設計&未來生活

設計&未來生活 The Design of Future Things
作者:Donald A. Norman    譯者:卓耀宗

本書作者Donald A. Norman以淺顯易懂的文字,模擬機器與人類之間的對話,從兩方不同觀點,讓我們了解彼此的差異,也指出合適的相處之道。

當設計師忙著替廠商開發未來的產品時,很容易把「高科技」當成是美好生活的保證,一股腦兒的把最新奇的科技塞給使用者,而忘了彼此間是否有適應不良的問題,尤其當使用者總是以過往的經驗來面對新環境時,各種新奇的發明往往都顯得格格不入。

作者指出「機器與人類之間的溝通」是第一個大問題,沒有共通的知識與感官(書中稱「共同領域/common ground」),兩者間很難達成良好的溝通;自然的互動(natural interaction),則是雙方溝通時所應採取的策略,然而所謂自然的互動,通常存在於人類五感所能直接接觸到的物理世界,車輛高速行進所引發的震動與風聲、相機快門開合間所產生的聲響⋯⋯
這些使用者以往所習慣的現象,已經逐漸被最新的技術所「解決」,取而代之的是「警示器的嗶嗶聲、人工模擬的快門聲」以及「各式不易理解的燈號與標示」。

另外「機器運作時的可預測性」也是人類了解機器的重要管道⋯⋯

第二個問題是關於「自動化(automation)」,當機器嘗試著表現出自己的智慧時,通常也就是災難與抱怨的開始。除了盡量避免讓機器在不適當的情境下,猜測使用者的意圖並擅做主張,大部分的時間應該讓人類自己做決定,而機器則是在一旁提供合適的資訊與建議。雖然自動化能提昇效率、省去煩人的工作,但是過度自動化(over-automation) 也是另一場災難的開始⋯⋯

作者也提出幾項設計法則給機器與人類:
1. 提供豐富、有內涵和自然的信號
2. 具可預測性
3. 提供一個好的概念模式
4. 讓機器發出的訊息易於了解
5. 讓使用者持續知悉狀況 但不引起反感
6. 利用自然配對 使互動清楚有效

本書文字流暢自然,切題的範例與故事,也讓讀者更能了解書中所討論的重點。雖然沒有理論介紹與學術分析,但是十分適合創新研發人員作為設計開發時的參考。

詳細介紹請參考:

jnd.org
Amazon.com

博客來網路書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