劇本導引合作創新—情境敘事在醫院空間設計的應用 Part 3/3

聽演故事堆疊創新
在設計過程中說(演)故事和聽故事是創新發展的關鍵,第一次說出來的故事可能怪怪的,自己都不覺得滿意,因此會嘗試調整,一邊說故事、一邊聽故事,慢慢的故事就會自然的走到一個合理的「人-境-物-活動」架構,不清楚的關鍵點也會漸漸釐清。由於故事是客觀的表述,因此對方也會以客觀的方式來解讀、重建、思考及陳述看法。對方可能會提出不一樣的觀點,也許會說出他們感覺的故事脈絡。在不知不覺中,「人-境-物-活動」的結構會被豐富、強化,適切的物件與應用情境會被設計出來,使用者也完成新的活動故事,擁有了新的體驗。

在加護病房的創新堆疊

留白製造想像
人腦的運作是整體的,人會去補充故事細節,三個缺角圓形的組合,看的人心智會在圖中間自動補上一個白色三角形。這樣的特質留給設計一些空間,去製造觀看者的想像力,在中國繪畫上,則是更淋漓盡致的使用,稱為留白。敘事也有這種特質,當我們在閱讀或觀看故事時,腦中思緒活動似乎也會去補強資訊不足的部分,合作創新的導引過程也可以善用此特性。

白模型和實體搭建的樣品屋最大的差異就是,樣品屋是具象的,完整呈現企畫者的完成品,使用者僅能給予優劣、喜不喜歡的評價,無法像白模的留白效果,可以現場調整,讓使用者填入自身的經驗,慢慢的塑造出未來,協助新故事的勾勒。(但樣品屋可以威力展示企畫,是另外的用途。)
白模型態 / 樣品屋型態

劇本導引合作創新之效益
效益一:堆疊創新中的自然妥協
案例:加護病房護士抱怨工作檯面過小,對空間設計和長官出現歧異的看法,於是現場挪動工作檯面至其他位置,增加了檯面的工作區域,但隨即護士發現病人在其後方無法關照到,在病人安全與工作順暢抉擇中,妥協了自己的期待需求,也減少了過往於會議中的無效衝突討論。

效益二:增加使用者歸屬感
透過合作創新的共同營造過程,設計案不再只是設計師的個人舞台,同時也不是使用者展現自我權利的恣意批判,因為共同參與,設計本身具有獨特性、個別化的特色,自然產生使用者的特殊歸屬感。

效益三:建立使用者與設計者間的信任感
透過情境敘事舞台與道具的搭建,建立使用者與設計者間另一種溝通語言,不僅縮短彼此溝通認知上的差距,更化解過往設計過程中可能因誤解而發生的不信任感,同時加速提升設計品質。

效益四:重複使用舞台道具,建立共通語言
完成手術室與加護病房設計後,使用者也於急診室的改建中,運用相同的道具,擺放與模擬,由於已經有了先前經驗,互動的程序更為加速。

效益五:改善到創新的全方位方案
合作創新的前半段,使用者均是以外化問題來提出需求,2D->3D->4D,參與->融入->活化,合作創新的後半段,使用者均能夠與設計者以理想中的空間來勾勒未來。

效益六:擴大取得建議
在雙和案例中,於4D之後還進行了為期二週的展示活動,除了院方其他單位的同仁,還有院外的專家來給予更多層面的意見。

效益七:增加決策的品質
2D/3D/4D活動之後,於經營端對空間設計的決策,比過往更加明確與迅速,也同時取得相對多數的醫護人員意見,達到共識的過程兼具品質與效率。

目前擴建之手術室與加護病房均已建置完成,待營運半年之後,將會繼續評估追蹤劇本導引合作創新的更多效益。

作者簡介
林文綺 應用劇本實驗室創辦人暨營運總監
台灣人誌學(Ethnographic)研究應用於設計的建立者,創辦應用劇本實驗室推廣實踐,超過數百人之質化研究經驗,包含:中高齡行動照護、手術室/加護病房/急診室活動、藥局、微型企業、快樂生活、機車、手持多媒體裝置、數碼生活(大中華區)、酷獵研究(大中華區)、智慧居家(美國/日本/義大利)、數位家庭(美國、日本)等。並於台灣清華大學服務與科學研究所開設「服務創新」課程。
專長:用戶人誌學研究、資訊產品人因與使用性設計、合作創新導引。

林志蔚 大澲室內裝修負責人
專業醫療空間規劃設計師,建立大澲室內裝修有限公司,以結合建築專業、醫療實務,創造符合人文需求之療癒空間,並完成各類特殊醫療空間之整體建置(手術室、加護病房、TB實驗室、轉譯實驗室,動物實驗室、保護性病房、負壓隔離病房、器官保存庫、P2解剖室、洗腎、MRI、VCT、CyberKnife、………)。